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云岡和龍門石窟的石雕佛像為什么被稱為北魏佛像
發布時間:2013-09-04 06:00:17 閱讀:5279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為大家介紹了敦煌壁畫和石雕佛像時,已經談到,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與流行的北魏和整個南北朝時期,是個戰亂頻繁,現實中充滿了悲苦和災難的時期,生活在這個悲慘世界中的廣大人民群眾,一時找不到出路,就把希望寄托在宣揚因果報應,生前忍受苦難,死后即可進入天堂的佛教上。敦煌石窟北魏壁畫中宣揚的尸毗王割肉救鴿、薩垂那太子舍身飼虎等佛經故事,就是適應了這種客觀需要。與這相聯系的是,同時期的石雕佛像又從另一個方面表現了處在悲慘世界中的人們的理想。例如,著名的云岡大佛、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和麥積山石窟中的石雕佛像,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這些佛像不僅僅是一種宗教宣傳品,而且是南北朝時期那個悲慘世界理想的化身。因為,這些神靈雖然并不表現具體的思想內容,但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超脫的、好像是看透了人世的一切、只把希望和理想寄托于“來世”的神情風貌,對于處在水深火熱的悲慘世界中的人們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這些佛教造像所顯示的寧靜、灑脫、飄逸和充滿智慧的神態,實際上是集中地寄托了當時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特別是他們的相貌特征、神韻風度更是當時人間統治階級的形體、神情、面相和風度的理想凝聚。據歷史記載,北魏文成帝,曾“詔有司為石像,令如帝身”,結果,佛像的面貌恰好是人間帝王的忠實寫照,連臉上腳上的黑痣也相吻合。當時的其它大量佛像雕塑,則更是當時門閥士族貴族的審美理想的體現。這主要表現在:某種病態的瘦削的身軀,不可言說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擺脫世俗的瀟灑風度……,這些都正是魏晉以來這個階級所追求和向往的美的最高標準。而這個美的標準,尤其突出地表現在智慧的內心和脫俗的風度這兩點。由此可見,隨著佛教的傳播,特別是在它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之后,統治階級便借助佛教造像,把他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表現出來了。印度佛教藝術中的那種強調女性體型和半裸體扭腰姿態等等,都被排除在中國佛教造像之外。石雕佛像,在中國很快被民族化了。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本文鏈接地址http://www.xdpmuxq.cn/shidiaofoxiang07.html)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下一篇:石牌坊之明代石雕牌坊是什么樣式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