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石雕麒麟石獅子造型的寫實階段
發布時間:2013-09-11 00:00:53 閱讀:5111
隨著宗教的相互影響。石雕麒麟偶然會同石獅子圖像一起出現在佛教、道教寺院等大門口的裝飾之中。另外獅子圖像多在小型口用工藝品中應用。南朝青銅辟邪燈座、青瓷辟邪水注最為出眾。魏晉南北朝,秉承西漢流行的神話傳說、祥瑞題材,還融入了佛道、玄學的內容。墓室壁畫中的羽人、流云、口月等祥瑞內容十分常見,畫面大都透露神秘空靈的氣氛。
石雕麒麟石獅子造型的寫實階段
隋唐時期的麒麟身軀修長、壯碩,靜立,平靜穩健。由類獅似虎的猛獸形狀,轉變為類牛馬的草食動物類型。唐代君主推崇人治為重、天命為輕的治國理念,對麒麟祥瑞之說非常推崇,故而石雕麒麟塑像在皇宮出現較多。
乾陵,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修鑿規模宏大,為唐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乾陵石獅子高三米,為蹲坐式,昂首挺胸,兩前腿直伸且粗壯有力,胸部寬厚,躬軀,整體三角形狀,雙眼正視遠方,獅爪有力,尾部貼背高翹。整體塑造層次分明,線條流暢,氣勢豪邁大氣而且成熟。
石雕獅子在這一時期的特征非常鮮明,摒棄虎的特征,神秘色彩消失;拘謹、冷漠不再,前肢向前直伸,猙獰威嚴,屹立洪渾,呈現出強健、飽滿、豐膚的寫實特征。比例合理,且富有人情味。表現出的自信氣勢,舒展自由的情趣,注重精神內涵的表現形式,成為石獅造型的典范。
唐三彩獅大量生產,極具實用和觀賞價值。它的造型特征與陵墓獅不同。麒麟、獅子圖像除了采用雕刻工藝外,線刻和繪畫也是一個大類。隋唐時期的佛教石塔、墓志中的線刻獅子,寫實且生動,有明顯的印度等國的圖形特征。銅鏡中的麒麟、獅子紋飾融入了宗教色彩。唐錦、銅鏡紋飾中常見具有吉祥寓意的麒麟、獅子紋。
中華民族文化意識具有“元合同風”“九州共貫”的統一性。上層文化觀念與民間文化觀念之間是循環交流、溝通不滯的。歷史上受儒家影響的阻遏人情、不能因勢利導的上層文化觀念,漸漸被更重視心靈感性、人情自然和實際功用的世俗的、民間的文化觀念取代。和高雅藝術比較起來,民間世俗藝術的特點,更富有人情味和親近感。
宋代開始,石獸中石雕麒麟的造型大變,出現了許多種類型的麒麟形象。歸納起來主要受龍形的影響,石雕麒麟向龍形轉變,頭部龍的特征突出,兩肩、四肢及脊背都出現火焰紋,身軀出現鱗甲。這一時期,走獅胸部收縮,頭部壓低;蹲獅靦腆拘謹,而且四肢向內收攏,獅子身上原有的野性消失,神性難覓,取代的是媚俗趣味。
中國佛教石窟造像,從北魏到隋唐形成高峰,到宋己成衰相。獅、麟的世俗化,也同樣表現在寺窟雕塑中。宋代石窟獅子的代表延安張縣北鐘山石窟的佛座下的護法獅子,靈巧躍動,富有生氣。麟、獅造型種類增多,用途更廣。宮廷民間居室口用,都使用石獅子、石雕麒麟的形象,繡、印、染、織工藝品,木,玉、竹材料都被拿來使用,用這些材料雕刻的小獅子、麒麟成為人們把玩的寵物。陶、瓷生產工藝也應用到麒麟、獅子的造型中。鎮守門戶的獅子,頸項上開始配有鈴擋和緩帶。麒麟、獅子己經從帝王陵墓的守衛降為俗世的裝飾。(見圖3-40到3-45)
兩宋,手工業發展迅速,產生了專門從事繪畫的作坊。門神、年畫藝術在這一
時期口趨成熟。這些有吉祥寓意題材的風俗畫,大多反映民眾對門庭興旺、富貴多子的期望。同樣在瓷器裝飾、建筑裝飾中出現的石雕麒麟、石雕獅子看守大門,無論寫實或抽象,大多選用吉利祥瑞的題材。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www.xdpmuxq.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